生态果蔬望谟瓜果飘香四季美天眼新闻

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,也是生态财富。望谟县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依托自身自然生态优势,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,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和生态果蔬产业,提高农产品生态附加值,推动农业产业生态化发展。全县坚持以生态优先,围绕绿色可持续发展进行科学规模化种植,持续强化产销精准对接,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提升产业辐射带动作用,精准落实利益联结机制,积极推广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推动生态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,努力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增绿目标,将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。靠山发展精品水果成规模近日,在望谟县边饶镇岜饶村蜂糖李种植基地,一颗颗光滑圆润的蜂糖李挂在枝头。正是蜂糖李的丰收季,果园里人影出没,谈笑声不时传来。村民穿梭在林间,采摘李子后将其运送到产业路上,然后由来往的客商分好类,现场打包,再运往安顺、贵阳等地售卖。在望谟县边饶镇岜饶村蜂糖李种植基地内,村民在采摘蜂糖李村民罗孝绳家果园里的果树才开花,客商就认购了这片约4亩的果园,并以2.3万元的认购价支付定金。现在,罗孝绳只需将果实采摘下来交给客商,剩余钱款即可稳稳到付,还能再赚元采摘费。林间的产业道旁,前来收购的客商们拿着选果器,一边收购,一边分类包装。“新鲜、绿色的果子,让顾客吃了还想再买。”来自安顺镇宁自治县的客商刘耀珍说,望谟的蜂糖李糖分很足,农户的管护也很科学,原生态的生长条件在市场上很受欢迎。这边蜂糖李在丰收,另一边的芒果也即将上市。“7月中旬就可以陆续采摘了,而且纯天然,生长成熟,品质很好。”在望谟县两个千亩芒果示范园之一的蔗香镇科学化芒果种植基地里,基地的管护人王显志正和村民一道为芒果追肥,看着一个个纸袋包裹的芒果缀弯果枝,王显志很开心。在望谟县蔗香镇蔗香村芒果种植示范基地内,村民在为芒果套袋据了解,望谟地处贵州南部,气候优异、四季分明,具有夏长、冬短的特点。符合热作水果喜光、耐高温、不耐寒的生长习性。县域内以山地为主,境内无重污染工业,土壤、水资源及空气条件良好。再加上望谟的芒果经过科学化管理和绿色生态种植,果形好,果皮光洁,口感佳,深受客商喜欢。在芒果产业发展之初,该县农业农村局和科技人员就做过大量调查,发现望谟芒果成熟时期比海南和广西的晚,但比四川攀枝花的早,既错开了上市高峰期,又填补了市场空档,确保了市场价格优势。尤其是近年来,望谟立足自身自然条件优势,坚持生态优先,围绕绿色发展战略,不仅大力推动沿江热作精品水果芒果、火龙果种植,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动李子、柠檬等产业发展,立足科学化管理和生态化种植,把点连成线,把线连成片,形成了近20万亩的精品水果种植基地大格局。全县结合农业产业生产和发展需求,以贵州省农业科学院、黔西南州喀斯特研究院等单位为技术依托,组织农业专家帮助各乡镇(街道)开展水果育苗、移栽、施肥、病虫防控、管护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,为望谟的精品水果产业生态发展保驾护航。望谟县蟠桃街道里发然芒果种植基地“我们坚持以发展优质、绿色、生态果品为核心,以提高效益、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,果业生产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,果品产量稳步增加,果品质量也在大幅提升,果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。”望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仕昌说,目前全县精品水果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平台,以果品质量安全为核心,以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为突破口,大力推广立体化生态种植技术,拓宽销售渠道。邓仕昌介绍,通过科学化种植,该县已建立了“果园绿肥”“果园种草、种药材”“果园养蜂”等搭配复合模式,并以市场为导向,积极优化果业生产区域布局,调整品种结构,为水果产业的发展壮大、提高果品质量、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保障。截至目前,望谟累计发展精品水果18.81万亩,挂果面积达9.84万亩。稻田亦菜园生态瓜果香“种下水稻可以休息一阵了。”7月5日,在望谟县平洞街道岜赖村的田间,阡陌间人头攒动,来往管理水稻的村民络绎不绝,村民黄家军一边为秧苗引水,一边随手为绿油油的秧苗拔掉杂草,显得很是惬意。另一头的桑郎镇桑郎村,成片的秧田和村落交相呼应,形成一幅田园山水画,美不胜收,吸引游客前来拍照打卡。两个月以前,这两片秧田都种满了豇豆、茄子、辣椒等蔬菜。望谟县桑郎镇桑郎村蔬菜种植基地望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具有明显的春早、夏长、秋晚、冬短的特点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雨热同季,中部和南部地区农作物一年三熟。近年来,望谟县大力推动早熟生态蔬菜发展,在桑郎、大观、平洞等10个河谷低热乡镇(街道),逐步形成以辣椒、茄子、西葫芦、菜豆、豇豆、菜用糯玉米等为主打产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。其中,春冬两季种蔬菜,夏秋季种水稻,以“菜—稻—菜、菜—稻—菜—菜”的模式,打造春季早熟蔬菜、延秋蔬菜、保供蔬菜等三大蔬菜产业带。全县积极引进蔬菜生产企业13家,组织农业经营主体,以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等模式,带动当地菜农发展蔬菜产业。并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,对散户生产的蔬菜应收尽收,解除农民“卖菜难”的后顾之忧。在望谟县平洞街道岜赖村早熟蔬菜种植基地内,村民在移栽茄子苗“随着蔬菜产业发展越来越旺,越来越多的市民也能吃到绿色生态的蔬菜。”望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邓仕昌说,发展蔬菜产业时,要注意夏季气温升高、春旱严重、秋季缺水、病虫害多等问题,并加强田间肥水管理、病虫害绿色防控及田间墒情监测等技术支持。为此,望谟积极与省农科院、贵州大学、省蔬菜专班等涉农高校、科研机构、专业机构对接,依托科技特派员及县内技术人才队伍,组建了望谟县农业产业技术专家库。围绕蔬菜种植,不仅在田间地头实地实训,还就地就近开展蔬菜绿色生态栽培技术、绿色防控技术、蔬菜采收加工与运输、蔬菜商品的市场营销等技术培训,保障早熟蔬菜产业的绿色生态发展。“有专家的指导,望谟的气候又好,加上只种当季蔬菜和反季节蔬菜,又是用农家肥纯有机种植,科学化管理,因此蔬菜的品质很好,在市场上很畅销。”黄家军说,他们种出来的蔬菜因为天然无公害,已远销到四川、重庆、广西等地,自己家光种蔬菜一年就能收入10万元。望谟县大观镇伏开村早熟蔬菜种植基地据了解,年,望谟县累计完成蔬菜(辣椒)种植面积26.1万亩,累计产量37.56万吨,产值10.46亿元,带动1.63万人增收。“我们的目的是保证广大市民能吃上新鲜的蔬菜,同时还能为附近村民提供就业机会,发展旅游,增加百姓收入。”邓仕昌介绍,下一步,望谟将持续加强种植技术培训,不断扩大种植规模,在保障绿色生态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增产增收,并发展农旅结合的产业链,带动群众在小康路上阔步前行。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唐波编辑彭芝莉刘义编审陈俎宇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kh/6674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