贵州持续治理让频繁水殇变水利中国应急管

贵州省望谟县持续推进综合治理,让屡发洪灾的望谟河成为一条安全河、放心河从五年三灾到岁岁安澜■本报记者邵卫卫细雨微蒙,远山含翠。贵州省黔西南州望谟县平绕村,又一次迎来连绵阴雨。望谟河畔,河贝桥头,坐落着杨东美的家。坐在家门口的她,正在制作当地的蘸料糊辣椒面。她手拿剪刀,麻利地将红辣椒剪断。颗粒饱满的辣椒籽被保存下来,以备下次播种。过去,撒进土地的种子,并不一定能长出一片“火红”。汛期的望谟河曾屡发洪灾,一次又一次冲毁良田家园。如今,“十三五”时期的持续治理,终于让水殇变水利。“庄稼不怕被冲了,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。”杨东美说。深山里的“海啸”望谟县,位于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。这个山高坡陡谷深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的地方,在年至年这五年间,曾发生过三次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,上百人被夺走生命,直接经济损失40余亿元。对年6月6日那次深山里的“海啸”,平绕村村主任王建昌依然记忆犹新。王建昌家附近,有一个砖厂。当日1时许,砖厂车辆的轰鸣声打破宁静,将睡梦中的王建昌惊醒。听到“上游来水了”的喊叫,他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,叫醒妻子,抱起4岁的孩子就往外跑。这是38岁的王建昌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山洪泥石流灾害。幸运的是,一家人躲过一劫,但咆哮的山洪泥石流冲毁他家小卖铺的货物和家具、床垫等物品,让他损失了三四万元。王建昌所在的平绕村有村民多人,几乎都是布依族。择水而居、与水为邻的习俗,带来灌溉田地的便利、山环水抱的风景,但也让他们陷入怪圈——望谟河边的田地,每隔三四年就要被淹一次。一度跳不出的怪圈,是由当地特殊的地形地貌决定的。望谟河上游所在的打易镇,是该县最高点,海拔约米。而20多公里外的平绕村,海拔约米。约米的落差,加上沟深坡陡的地形,极易造成雨水快速汇集,形成山洪泥石流灾害。该县其他39条河流,也以打易镇为中心,向四周呈放射状分布,呈现出汛期水量猛涨猛跌的特点。“全县16个乡镇、街道,只有3个不受山洪泥石流威胁。”望谟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邓煜星说。工程设施筑牢铜墙铁壁距离平绕村不远处,伤痕累累的王母桥依旧坚挺地横跨望谟河。年6月6日,洪流的冲击和石头、树木等的撞击,让王母桥成为危桥。如今,行人和车辆被禁止通行。平绕村所在的王母街道位于望谟县城,原先的防洪标准仅为20年一遇,偏远乡镇的防洪标准更低。匮乏的防洪设施,让全县河流基本不设防,多数乡镇的基础设施陷入“冲毁一次、重修一次”的循环。除掉心腹之患,必须实行治本之策。从年10月起,包括水利在内的7个灾后重建专项规划,开始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持续实施。“十三五”时期建成投用的防洪设施,终于让平绕村彻底跳出怪圈。在望谟河中游,距离平绕村约12公里处,坐落着于年建成并试运行的纳坝水库,总库容万立方米。初秋细雨中,水库烟波浩渺,远方山抹微云。截断云雨的纳坝水库,造就一片高峡出平湖的怡人风景,更成为汛期拦洪削峰的“定海神针”。纳坝水库副所长简治中说,每年4月,他们都会把水库水位降到米高程。汛期,除了每日向县城供水外,如果水位不超过米高程,水库不会开闸泄洪。这5米高程,意味着水库可拦截洪水万立方米。这将大大减轻下游望谟河的防洪压力。再加上即将于今年底试运行的新屯水库,望谟河防洪安全将有“双保险”。距平绕村2公里处,还有1座建于年的拦渣坝。“拦渣坝主要拦截山洪泥石流中的大石块、大树枝等,即便水下去了,对下游县城的破坏性也会小一些。”望谟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高龙介绍,“十三五”期间,全县新建拦渣坝7座。与上游调蓄一并推进的,还有中游疏排。原先,流经平绕村的望谟河,河道最宽处只有20米。而这些年持续拓宽后,河道最窄处也有60米。从原先“每隔三四年就要被淹一次”,到最近三年岁岁安澜,王建昌恍如隔世:“以前,汛期下雨时不敢睡觉,现在能安心睡觉了。”“天眼”提高预报精度“上游下大雨,县城没下雨。”王建昌的印象里,年6月6日的特大山洪泥石流,让人猝不及防,“大家没反应过来,家就被淹了”。望谟县山高谷深带来的,不仅是猛涨猛跌的洪水,还有气象监测的盲区。望谟县气象台台长杨金柱介绍,原先县里预报天气,主要依靠黔西南州兴义县的雷达监测信息。由于望谟县城海拔较低,而雷达位置海拔较高,存在扫描盲区。这大大影响了预报精准度。年,伴随X波段全固态双偏振天气雷达投入使用,这一问题迎刃而解。这部雷达如同一双“天眼”,以较高的分辨率、准确的探测能力,大大提高了局地强降雨的预测精准度。今年6月2日4时至8时,该县边饶镇、打易镇下起暴雨,4小时内降雨量达毫米。而6月1日16时,望谟县气象台就及时研判“天眼”监测信息,向有关方面发布了预警信息。降雨期间,望谟县应急管理局与气象、水利等部门联合会商,实时调度。最终,两镇未出现1人死亡。与时俱进的,还有村民们的避险意识。杨东美的丈夫王建成,是村里的水位监测员。年5月的一天,他从河中石头翻滚的声音中,判断出望谟河“发怒”了,赶紧将信息报告给王建昌。通过村里的“防汛喇叭”,王建昌立即通知村民撤离。20分钟后,村民全部转移到临时避难所。“我们年年演练,哪些人往哪里跑,走哪条线路,大家心里很清楚。”王建昌说。村里一旦断电,“防汛喇叭”将成为摆设。“我们准备为所有村配发充电高音喇叭,确保断电时声音叫得响、信息传得出。”邓煜星说。没有凶猛洪水的侵袭,有的是小桥流水的诗意。望着蜿蜒盘旋的望谟河,王建昌感叹地说:“养育我们的‘母亲河’,终于成为一条安全河、放心河。”来源:中国应急管理报编辑:王晓晔中国应急管理报新媒体中心编辑:孟德轩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abuoumao.com/hyfw/6679.html

网站简介| 发布优势| 服务条款| 隐私保护| 广告合作| 网站地图| 版权申明

当前时间: 冀ICP备19029570号-7